日本BGM“啦啦啦啦”:从游戏到综艺的灵魂音轨

频道:丢你老母臭嗨de 日期: 浏览:2

为啥随便哼段旋律都能联想到动漫?

打开某站刷到宅舞剪辑,背景音乐突然来个“啦啦啦啦~”的旋律,弹幕瞬间炸出满屏的“DNA动了”。这种魔性又具标志性的日本BGM特色,在游戏加载界面、综艺罐头笑声间隙、甚至便利店关东煮区域都可能突然袭击你的耳朵。

日本作曲家松尾早人就说过:“我们的任务是把日常场景变成记忆开关。”东京地铁刷卡提示音都能做成变奏版手机铃声的时代,那些洗脑级别的“啦啦啦”人声配乐,早突破了二次元结界,成了亚洲流行文化的共同记忆。

声优嘴里含了几斤麦芽糖?

听多了就会发现,这类BGM的演唱者总带着某种特定元气:既不能是专业歌手的技术流,又不能像普通人KTV破音。制作公司常会从新人声优中选拔,要的就是那种“刚撕开棒棒糖包装纸”的清脆感。

  • 《偶像大师》系列角色曲平均每秒3次气声转换
  • 《动物森友会》背景音混入了真实环境白噪音采样
  • 综艺节目罐头笑声库每季度更新17%新素材

声优培训课表上甚至新增了《口齿不清的精准把控》《吸气式唱法》这类奇葩课程,毕竟要让观众在听到“啦啦啦”时自动脑补出樱花飘落的画面,可比唱准高音难多了。

这些音效师怕不是考古专业的?

东京某知名音效工作室的废料间绝对算音乐考古现场——老式红白机卡带、Walkman磁头、甚至昭和年间的校钟残片。制作人山田勇次透露:“我们刚用1987年的电子合成器复刻了《超级玛丽》水下关音效,现在的手游公司抢着要这种复古电波音。”

看看这些数据对比表就明白了:

音效类型使用场景制作成本
8bit电子音怀旧向手游2-3倍普通配乐
ASMR环境音模拟经营游戏需实地采风1-3月
人声啦啦啦卡牌对战BGM按秒计费

你的手机输入法都在偷偷出卖你

试着在聊天框打“lalala”,看看输入法首位候选词是日本艺人名还是《某科学超电磁炮》的OP歌词?大数据库显示,95后用户手机词库里“御坂美琴”的词频是“周杰伦”的1.7倍。当AKB48毕业成员转行给手游配音,她们的声线就成了新世代的声音记忆开关。

某音乐平台统计显示,含有啦啦啦副歌的OST播放量比纯音乐高83%,用户留存时长多出27%。这就是为什么连便利店收银提示音都开始魔改初音未来单曲——毕竟能让顾客多停留5秒就可能多卖出一份炸鸡块。

下次听到请自觉打开钱包

走过秋叶原的扭蛋店,此起彼伏的“啦啦啦”音效可不是白放的。早稻田大学的消费行为研究显示,带人声BGM的店铺能让顾客多停留6分钟,冲动消费率提升22%。所以别奇怪为什么开个手游抽卡界面都要先来段声优哼唱——你听到的不是音乐,是钱包的哭泣声。

下回在综艺里听到罐头笑声中夹杂的洗脑旋律,不妨留心这些细节:歌手换气时的沙沙声是不是很像ASMR?背景里若隐若现的三味线拨弦是不是混搭了电子鼓点?这些看似随便的“啦啦啦”,背后可比你追的偶像剧编剧走心多了。

参考来源:

1. 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JASRAC年度报告(2022)
2. 东京声优养成所内部培训大纲(非公开文件)
3. 《数字音效制作》山田勇次著 讲谈社出版(2021)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