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记与依萍:弄堂里的治理智慧如何改变居民生活

频道:啊啊啊啊gagagga 日期: 浏览:4

老旧社区的难题被他们“盘活”了

走进上海虹镇老街的第三弄堂,你会看到晾衣杆整齐划一地架在二楼窗台,垃圾分类点永远贴着最新通知单,就连墙角的共享充电宝柜都擦得锃亮。这种变化要从三年前说起——梁书记带着新入职的社区干事依萍,开始用“笨办法”挨家挨户敲门。

“当时90%的住户不愿配合加装电梯。”依萍翻着当年的工作日志回忆道。他们用土办法制作了三维模型,把每户人家的采光、噪音影响做成可视化图表,带着模型和茶水上门沟通二十余次,最终让这个30年房龄的老小区成为片区首个成功加梯的弄堂。

“手机+脚板”的工作法宝

在居民提供的微信群截图中可以看到,梁书记的聊天记录永远置顶着三个对话框:物业应急群商户联盟群老年关怀群。他们的工作模式被总结为:

  • 早晨7点巡查早市占道情况
  • 上午10点更新社区公告栏
  • 下午3点走访独居老人
  • 晚上8点处理微信群投诉

这种工作节奏让第三弄堂在2022年全市社区考评中,从倒数第二跃升到正数第五。更难得的是,他们用错时工作制解决了上班族参与社区治理的难题——每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的“弄堂夜话”,已累计收集有效建议237条。

看得见的改变在细节里生长

在社区活动室的意见簿上,有位中学生写道:“以前总要在路灯下写作业,现在阅览室开到晚上九点。”这些改变源自依萍发起的“微更新”计划:

项目 投入资金 受益人数
非机动车充电棚 3.8万元 全弄堂412户
宠物便纸箱 0元(商户赞助) 63位养宠家庭

最让居民津津乐道的是梁书记弄依萍组合发明的“纠纷调解五步法”:从“递杯热茶”到“找个见证人”,化解了多起积怨多年的邻里矛盾。这套方法现在已被写入《虹口区社区工作手册》。

年轻力量激活传统弄堂

去年刚搬来的租客小林发现,这里的社区活动和老家完全不同:“端午节包粽子时,梁书记会带着我们年轻人搞直播带货,帮商户清库存;中秋节猜灯谜的奖品居然是社区理发店的抵扣券。”这种资源整合思维,让第三弄堂的商户入驻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如今经过翻新的弄堂文化墙上,挂着幅特别的手绘地图——这是依萍带着社区美术生耗时三个月完成的作品。地图上不仅标注了每个楼栋,还用不同颜色区分了便民服务点,连新来的快递小哥都能凭这张图快速找到送货地址。

(本文所述案例根据上海虹口区社区治理创新案例整理,具体数据来源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报告)

关键词[db:标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