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听过江添,但一定见过他的成果
早上七点刷手机时看到的科普短视频,午休时读到的爆款职场攻略,下班路上听的财经播客——这些不同领域的热门内容背后,都站着同一个名字:江添。这个在互联网行业扎根十年的内容操盘手,用五年时间带出7个百万级账号,最夸张的时候同时运营20个垂类IP。
江添的起手式:让专业内容"说人话"
2018年做金融账号时,江添要求团队把专业术语全部替换成菜市场场景。"比如'量化宽松'就说是'银行给菜贩子发优惠券','风险对冲'对应'买菜大妈鸡蛋不放同一个篮子'"。这种江添式改造让晦涩的财经内容播放量暴涨400%,评论区开始出现"终于能听懂"的留言。
有次直播中他解释运营逻辑:"把观众当第一次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你会用专业术语显摆吗?肯定是挑对方听得懂的话说。"这种思路后来被同行戏称为"客厅法则"。
账号矩阵的秘密藏在作息表里
在江添工作室流传着一张神奇的时间表:
- 6:30-7:30 刷100条视频并分类
- 9:00-10:00 开选题会只说人话
- 14:00-15:00 拆解爆款视频的底层逻辑
有新人试用期按这个节奏跟了两周,选题通过率直接从30%飙到75%。同行总想破解他的算法秘籍,其实江添自己说破局点很简单:"把80%时间花在研究人,而不是研究机器"。
普通人能复制的三个实战技巧
去年知识付费圈流传的"江添三板斧"值得细品:
- 标题具象化:把"提升认知"改成"被领导骂时如何优雅反击"
- 信息颗粒化:每条视频只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 交付场景化:教做饭不说火候控制,直接拍怎么用平底锅煎出完美鸡蛋
做育儿号的王姐用这招,三个月从300粉冲到10万+。她说关键是学会江添那套"用户视角"——站在观众家的客厅想问题。
从流量操盘手到行业风向标
现在找江添取经的不仅有MCN机构,连传统企业都排队咨询。去年他给某老字号设计的"非遗传承人vlog"系列,让百年老店在年轻人中翻红。有网友在弹幕里调侃:"江添怕不是会读心术?"
但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这个总穿格子衬衫的操盘手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幅字——"笨功夫才是真捷径"。据说他每天雷打不动做两件事:看100条用户评论,和团队成员聊真实生活痛点。
当大家都在追热点时,江添反而在整理三年前的爆款内容。这种"回头看"的习惯让他总结出流量变迁的12个关键节点,后来成为多家平台的内部培训教材。有次分享会上他说:"别老想着预判风口,先把脚下这块地耕透。"
看着现在满屏的"江添方法论",想起他早年接受采访时说的:"哪有什么爆款密码,不过是用诚意换真心。"这话放在今天,或许才是他所有成绩的最佳注脚。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