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的默契守护
如果问起“竹马是消防员未增减”是什么样的体验,我大概能讲三天三夜。小时候一起爬树、翻墙的玩伴,如今成了火场里冲锋陷阵的“蓝朋友”,这种反差总让我想起他训练时挂在嘴边的话:“救人和爬树一样,都得手脚并用,但肩上扛的分量不同”。
以前总调侃他“连作业本都懒得收拾”,现在看他叠救援服的认真劲儿,才明白这份职业的烙印有多深。消防站里他指着装备柜说:“水带卷得像豆腐块,关键时刻才能一秒甩开。”这话倒让我想起小时候他教我打的水手结——果然有些技能注定要派上大用场。
- 凌晨两点接警出动,回来时早餐铺子刚开门
- 节假日永远“待命备勤”,视频通话背景音总夹杂着警铃声
- 朋友圈定位常年显示在方圆5公里内
凌晨三点的烟火与警铃
有次跨年夜去消防站探班,正好遇上他们处理完火警回来。沾着烟灰的脸配上年糕火锅,这画面意外地和谐。班长打趣说:“咱们这儿的新年第一口,不是饺子是浓烟。”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突然觉得所谓岁月静好,可能就是一群人替你负重前行时还不忘搞笑。
时间段 | 常见任务类型 | 平均响应速度 |
---|---|---|
00:00-06:00 | 火警救援 | 45秒 |
07:00-09:00 | 早高峰交通事故 | 2分10秒 |
18:00-20:00 | 居民楼紧急求助 | 3分30秒 |
藏在防护服里的温度
有次亲眼见到他处理完火场后摘下面罩,汗水顺着防火服往下滴,在地面汇成个小水洼。问他怎么不擦擦,他摆摆手说:“这算啥,上次老王从化工火场出来,靴子里倒出半斤泡沫液。”说着从兜里掏出块烤化的巧克力——那是他们补充体力的“战略物资”。
消防站墙上贴着张特别的排行榜:“最快穿衣榜”前三名能在食堂多加个鸡腿。这群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把生死时速练成了肌肉记忆,却也会因为抢到热乎饭菜开心半天。
当竹马变成“别人的英雄”
最让我感慨的是某次商场火灾救援后,被救女孩的妈妈拉着他的手直掉眼泪。那个从小跟我抢糖葫芦的家伙,此刻站得笔直像个雕塑,耳尖却红得能滴血。原来在生死场上穿梭的人,反而最怕面对真挚的感谢。
问他怎么看待这份职业,他挠挠头:“就是觉得,能多救一个人,就多保住一个家。”这话朴实得让人鼻酸。想起他刚入行时,训练服磨破的肩膀贴满创可贴,现在倒是练就了单手扛水带的绝活。
“我们不是超人,只是更熟悉怎么和危险赛跑。”——某消防中队年度总结报告
参考文献
- 《2023年全国消防救援数据年报》
- 某市消防支队内部训练手册(2024修订版)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