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梅:秋千影里夹葡萄的丰收手艺人

频道:啊啊啊啊 日期: 浏览:2

葡萄架下的秋千少女

在皖南黟县的百年古村里,金秋梅每天清晨都会推开雕花木窗。五米开外的葡萄架上,玛瑙般的果实正把竹制秋千压出细微的吱呀声——这是她家沿袭六代的“荡秋千夹葡萄”绝活必备道具。

秋千踏板特意做成簸箕状,随着摆动幅度加大,熟透的紫水晶葡萄会自动滚落竹匾。62岁的金秋梅演示时,发梢沾着晨露的葡萄叶,手腕翻转间,三斤葡萄已稳稳落在青花瓷盆里。“当年太奶奶就用这法子,能在秋千荡起时同时夹住18颗葡萄。”

竹匾里的时空对话

老宅天井支着七个不同尺寸的竹匾,从祖传的六角镇邪匾到改良的双层过滤匾,记录着这项技艺的演变。最特别的当属嵌着铜钱的收汁匾——当秋千荡至最高点,被竹齿梳落的葡萄皮会自动滑入下层,汁水则顺着钱眼汇聚成琥珀色的原浆。

“以前夹葡萄要配合廿四节气。”金秋梅抚摸着康熙年间的老竹匾说道,“白露夹的做醉葡,秋分夹的晒蜜饯,现在机械采收的葡萄可没这讲究。”她特意保留着两株百年刺葡萄,这种需要手工夹取的古老品种,每斤市价已达380元。

秋千架上的力学密码

看似简单的秋千装置藏着玄机。麻绳缠绕的圈数、踏板倾斜的15度角、甚至秋千与葡萄架的2.8米间距,都是经过五代人优化的黄金参数。当秋千以每分钟16次的频率摆动时,葡萄落匾的完整率能达到97%。

“我改良了踏板的抓力纹路。”金秋梅展示着今年新刻的防滑槽,“这样夹收水晶梨葡萄时,果粉不会脱落。”说话间,她手腕轻抖,三串带着白霜的葡萄已整齐码在柳条筐里,这是米其林餐厅指定的装饰用果。

古法新用的舌尖奇迹

晾晒院里的景象更令人称奇:200个陶瓮正在酿造不同风味的秋千葡萄露。用竹匾初筛的葡萄经秋千二次筛选,最终按果径分级发酵。最小的8毫米果粒酿出的起泡露,去年在巴黎农博会拿了奖。

金秋梅掀开陈酿五年的瓮盖,琥珀色的液体泛着桂花香:“这是用秋分那天的金香葡萄酿的,要配着秋千晃动的节奏搅拌。”她边说边推了下秋千,晃动的影子正好投在陶瓮的龙纹上,仿佛古老咒语被唤醒。

非遗技艺的现代转身

如今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新生。金秋梅团队开发的秋千葡萄体验课,让游客在90分钟内能亲手制作葡萄香囊。研学基地里,孩子们跟着节拍晃动秋千,电子屏实时显示夹葡萄的成功率。

村口的直播基地同样热闹,金秋梅的孙女正用慢镜头展示“三荡夹葡”绝技:秋千第三次回荡时,竹匾边缘恰好接住下落的葡萄串。评论区瞬间被“求上架”的弹幕淹没,古法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