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香四溢的日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篇散文故事

频道:啊啊啊啊 日期: 浏览:2

灶台上的烟火气

老屋的土灶台还留着黑褐色的油渍,那是三十年来腊肉熏烤的印记。记得每年立冬后,外婆总会把整扇的猪后腿挂在灶口,松柏枝混着橘子皮的青烟袅袅升腾,琥珀色的油脂顺着肉纹缓缓下滑,在火塘里炸开细碎的金星。

街坊四邻闻着味儿就来了。王婶带着新腌的酸萝卜,李叔捎上两瓶高粱酒,八仙桌上摆着的粗瓷碗还冒着热气。那时候的肉不是按克计算的健身餐,而是用搪瓷盆装的扎实份量,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酱油里颤巍巍地晃动,能照见围坐者发亮的眼睛。

菜市场的人情图谱

凌晨五点的肉案前永远最热闹。系着皮围裙的老张把剔骨刀舞得生风,案板上的鲜肉还带着体温。常来的主妇们早摸透了门道:前腿肉包饺子嫩,后臀尖炒菜香,梅花肉涮火锅最是弹牙

  • 穿真丝睡衣的阔太专挑雪花纹牛排
  • 工地来的大哥总要三指厚的肥膘
  • 刚毕业的小情侣盯着特价肋排算计算器

老张的秤杆永远翘得老高,临走时总要往塑料袋里塞把香葱。这儿的交易不用扫码支付,赊账的数目都记在油腻腻的日历本上。

冰柜里的乡愁

如今超市冷柜里的进口牛排裹着真空包装,保质期印得比价格还醒目。可总有人在速冻饺子堆里翻找老家寄来的腊肠,塑料饭盒里凝结的白色油脂,是母亲偷偷塞进行李箱的牵挂。

上周帮邻居签收快递,纸箱里三层外三层裹着棉被。拆开竟是哈尔滨红肠、湖南腊肉、广式烧鸭,冰袋化成水浸透了报纸。收件的老伯捧着发胀的包裹直念叨:"闺女非说城里啥都能买到..."

深夜食堂的暖意

写字楼下的烧烤摊亮着昏黄的灯,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松了领带。铁签上的羊肉串滋滋作响,油星溅在皱巴巴的报表上。穿貂皮的大哥和骑手小哥并排坐着,孜然味的烟雾里飘着各自的牢骚。

食物 故事
烤腰子 程序员说补完能再改三版需求
牛板筋 销售经理说比客户还难啃

穿堂风卷走了最后一丝热气时,老板娘总会往每桌送碗羊杂汤。奶白色的汤面上漂着翠绿的香菜,喝到底才发现埋着两块颤巍巍的羊脑。

参考文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国家统计局肉类消费数据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