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雪仗引发的“混战”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期末,全班同学在操场打雪仗的场景。刚下课的铃声还没响完,不知道是谁喊了声“下雪了”,三十多个小脑袋齐刷刷贴在窗户上。班主任王老师笑着说:“今天提前十分钟自由活动!”走廊里顿时响起噼里啪啦的脚步声。
刚跑到操场,冰冰凉凉的雪球就砸在我的棉袄上。转身一看,平时总被叫做“小淑女”的周小雨正蹲在花坛边搓雪球,鼻尖冻得通红还在偷笑。我们几个男生赶紧堆起半人高的雪墙,结果隔壁组的女生直接抱着整捧雪冲过来“空袭”,连王老师的围巾都被雪粒染白了。
游乐场的尖叫与欢笑
寒假第二天,表弟全家来城里做客。舅舅开着车带我们去新开的彩虹乐园,表弟指着旋转飞椅大喊:“我要玩那个会转圈的!”结果刚升到三米高,他就死死抓住我的手喊“妈妈救命”,惹得排队的人群哈哈大笑。
最难忘的是水上滚筒项目。我和表弟像两只仓鼠在透明球里滚来滚去,他穿着亮黄色雨衣活像会移动的柠檬。当我们从斜坡滚下来时,水花哗啦啦溅在球壁上,表弟兴奋得直拍玻璃:“哥哥你看!我们在洗衣机里转圈!”
家庭游戏夜的意外冠军
元宵节那晚,全家围坐在客厅地毯上玩猜词游戏。妈妈抽到“动物”类题目时,举着纸条突然跳起新疆舞,爸爸愣了半天憋出句:“老鹰捉小鸡?”气得妈妈跺脚:“是孔雀开屏啊!”
轮到奶奶比划“电视机”时更有趣。她先是学新闻主播正襟危坐,见我们没反应,突然双手在眼前画方框,还模仿开关机的“滴滴”声。爷爷拍着大腿笑道:“这不是咱家那台老熊猫牌嘛!”全家人笑得东倒西歪,最后居然是奶奶拿了当晚的最高分。
藏在书包里的秘密基地
开学第二周,我和同桌李明发明了新玩法——用彩色胶带在课桌里搭“丛林小屋”。每天午休时,橡皮变成沙发,尺子当房梁,还会用便利贴画窗帘。有次数学课代表来收作业,发现我们桌上立着用铅笔搭的“埃菲尔铁塔”,惊得差点摔了本子。
这个秘密基地最辉煌的时刻,是帮前桌陈芳找回丢失的蝴蝶发卡。我们把课本堆成瞭望塔,三个人分工扫描教室每个角落,最后在讲台缝隙发现了闪着光的发卡。当李明用长尾夹做成“机械臂”夹出发卡时,周围同学都鼓起掌来。
300字背后的大世界
现在翻看三年级上册的作文本,那篇被老师画了五颗星的周记还静静躺在第28页。虽然当时咬着笔杆数了十几遍字数,生怕超过300字要求,但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比游乐园更大的快乐宇宙。
每次看到作文里“我们笑得肚子都疼了”这句话,就会想起表弟坐在冰淇淋店门口,因为舍不得吃完巧克力甜筒而舔了半小时的滑稽模样。那些看似平常的追逐打闹、手工课上的糗事、体育课接力赛的呐喊,经过时光的酝酿,都变成了最甜的记忆糖果。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