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匠老顾的传家宝
清晨的薄雾里,顾家三个女儿摇着小船穿过石拱桥的画面,成了水乡人最熟悉的风景。这条被街坊称作"顾家船"的乌篷船,船尾刻着老船匠顾永年歪歪扭扭的铭文——这条船原本是他给三个闺女备的嫁妆。
老顾年轻时在船厂当学徒,攒了三年工钱才买下这根香樟木料。当时工友都笑他:"给女娃娃造什么船?不如打套梳妆匣子实在。"但老顾有他的盘算:大女儿采菱总被水蛇吓哭,二女儿采莲划旧船差点翻进芦苇荡,小女儿采荇刚学会走路就扒着船沿要玩水。
船板上的生活课
每天鸡叫三遍,三姐妹就跟着父亲在船坞忙活。大姐负责给船帮抹桐油,二姐往船缝里塞麻丝,小妹拿着小木锤叮叮当当敲钉子。船匠家的姑娘不比男娃差,十里八乡都知道顾家闺女能单手摇橹,闭着眼都能把船撑过七道弯。
那年发大水,采莲划船给被困的孙阿婆送药,船头撞上暗桩裂了条缝。三姐妹愣是连夜用竹篾编了个防水罩,后来这手艺还被防汛队学了去。老顾蹲在船头抽旱烟:"这条船比你们三丫头都懂事。"
木纹里的秘密
船尾暗格里藏着三本蓝布面笔记本,每本都记满密密麻麻的小字。采菱的本子上画着各种船型结构图,采莲记着沿岸草药的生长位置,采荇则把老船工们唱的劳动号子都谱成了曲谱。有次文物局的人来考察,摸着船帮上的绳结直说这是"活着的航运史"。
最绝的是船舱底板,掀开第三块木板能看到用烧红的铁签烙的家谱。从曾祖父那辈跑漕运开始,每代人的名字旁都标着造船年份。采荇结婚那年,老爷子颤巍巍添上孙女婿名字时,墨汁在"1987"这个数字上洇出个圆圆的墨点。
新世纪的船歌
旅游公司开价六位数要收这条船当展品,三姐妹头回红了脸吵架。最后是大姐拍板:"船离了水就跟人断了气似的。"现在码头边的茶摊老板娘还能说段子:穿汉服拍照的姑娘们常被三个老太太指导摆姿势,"握橹的手要像捧豆腐""脚后跟得蹬住横梁"。
去年河道清淤,采莲的儿子开着挖掘机过来帮忙。老船被起重机吊起的瞬间,围观的老街坊突然都安静了——船底密密麻麻的修补痕迹,像极了老顾当年熬红的眼睛。如今三姐妹每周仍要擦遍船身,采荇总念叨:"这船比咱们经老,得留着给重孙辈讲故事。"
暮色里的乌篷船静静泊在柳树下,船头晾着三双老布鞋。路过的人都说,这船吃水线还是三十年前的模样,载着整个水乡的旧时光,在机械马达的轰鸣声里轻轻摇晃。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