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比赛盛轮轩:一场“盛”放青春、“轮”转激情、“轩”昂斗志的校园盛宴

频道:啊啊啊啊 日期: 浏览:2

当齿轮转动时,青春正在发声

站在体育馆二楼俯视,高中比赛盛轮轩的巨型标志像齿轮般层层叠起,中央舞台的灯光把学生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不同于普通校运会或辩论赛,这场由二十余所高中联合策划的赛事,用机器人组装竞速、创意短剧擂台、即兴辩论车轮战三大板块,把“竞技”玩出了新维度。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选手们进场前都要转动真实的青铜齿轮——这个从老式钟表拆下的零件,成了贯穿全程的仪式符号。当金属摩擦声响起,看台上爆发的欢呼声足以掀翻顶棚。物理社社长李航攥着被手心汗湿的机器人遥控器:“感觉像在给青春上发条。”

藏在螺丝刀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备赛区永远比赛场热闹十倍。角落里堆着三十七个外卖咖啡杯,那是编程组连续熬三个通宵的战绩;戏剧社女生们为五分钟短剧换了八版剧本,最终选择用默剧形式呈现;辩论队更绝,他们自创的“关键词盲盒”训练法,让即兴反应速度提升40%。

教导主任王老师举着扩音器穿梭时,总会不自觉放轻脚步。她发现学生调试机器人时的专注度,远超月考前的晚自习:“有个孩子为调整1秒的机械臂摆动幅度,对着监控回放逐帧分析,这种劲头课本里教不来。”

输赢之外,那些“意外收获”更动人

颁奖典礼上最热烈的掌声,反而给了未进前三的“逆袭队”。这支临时组队的跨校组合,在机器人竞速环节因电路短路落后两轮,却用现场改造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完成绝地反击。虽然总积分排名第六,但评委团单独增设的“破局者奖杯”,让队长张蕊在后台哭花眼妆。

更令人惊喜的是赛后联动效应。赛事结束两周内,七所学校开设了机器人选修课,五所高中成立跨学科创意社团。用参赛选手陈默的话说:“以前觉得数理化就是做题,现在发现公式真能‘活’过来。”

齿轮永不独转,青春需要咬合

志愿者刘小雅的工作证上别着二十枚徽章——每个参赛校的标志都被她集齐了。这个负责直播切换的女生,比选手更清楚每个精彩瞬间:“看台东南角永远是欢呼最响的,因为那里混坐着各校拉拉队。”

闭幕式上,当所有学校的校旗绕场巡游时,观众席自发玩起人浪。那些曾为0.5分争得面红耳赤的对手,此刻勾肩搭背唱着跑调的校歌。或许这就是高中比赛盛轮轩最妙的设定:让齿轮找到匹配的齿距,让青春在碰撞中咬合出璀璨花火。

散场时仍有不少人在齿轮标志前合影。暮色中亮起的LED灯带,把“盛轮轩”三个字映得分外清晰。保安大叔看着迟迟不散的人群笑道:“明年这时候,怕是要换更大的场子喽。”这句话,或许就是给这场青春盛宴最好的注脚。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