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一件衣服,欧美品牌总穿不对?
最近闺蜜买了件欧洲品牌的连衣裙,明明标着“M码”,到手却大得像偷穿妈妈的衣服。这种尴尬背后,其实是欧洲码和亚洲码的尺码区别在作怪。举个具体例子:亚洲标准女性M码胸围约88cm,而同为M码的欧洲品牌可能直接飙到96cm——差了整整一个罩杯!
藏在数字里的东西方体型密码
先看一组直观对比:
尺码类型 | 女装S码(胸围) | 男装L码(肩宽) |
---|---|---|
亚洲码 | 80-84cm | 46-48cm |
欧洲码 | 84-88cm | 49-51cm |
欧洲品牌设计更注重立体剪裁,比如ZARA的衬衫袖窿普遍比优衣库深2-3cm,给欧美人的宽肩留足空间。而亚洲版型常在腰线位置“暗藏玄机”,像MUJI的连衣裙会比同码欧美款收腰位置高3cm左右。
实战避坑指南
记住这三个万能公式:
- 买欧洲品牌时,娇小女生直接选小1-2码
- 选购牛仔裤时,欧洲码腰围要加4cm换算
- 遇到“Asian Fit”标识(常见于眼镜、手表),说明已做亚洲版型适配
有个真实案例:某网红买意大利品牌皮衣,按亚洲码选40码结果胳膊都伸不直,后来换38码才合身,省了200块国际运费。
品牌实测红黑榜
我们实测了12个热门品牌的尺码偏差:
- H&M:欧码典型代表,160cm女生穿XS码刚好
- GU:日系品牌,尺码比优衣库再小半码
- Bershka:袖长比标注尺寸长3-5cm
特别要注意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欧洲版跑鞋比亚洲同码长5mm,而亚瑟士的“2E宽度”鞋楦其实比耐克标准款还窄。
2023年新趋势:混合尺码系统
现在有些国际品牌玩起了“变形尺码表”,比如:
- ZARA官网可选“显示本地尺码”
- SHEIN的智能推荐系统能自动换算
- 李维斯最新系列同时标注EUR/AS两种尺码
但这里有个坑:某快时尚品牌的“智能换算”把165/88A直接对应EUR36,实际应该选EUR34,导致大量退货。建议还是以具体厘米数为准。
参考文献
- 欧盟服装尺寸标准EN 13402
- 中国国家号型标准GB/T 1335-2020
- 日本JIS L 4004号型规范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