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为什么把「次元派」当据点?
最近在地铁上总能看到有人捧着手机刷五颜六色的弹幕视频,朋友圈冒出一堆顶着动漫头像的账号,连便利店冰柜都开始卖联名款气泡水。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是偶然现象,可能还没看懂藏在背后的次元派势力。
这个从地下同人展走出来的社群,三年内用户量翻了7倍。他们的线下聚会现场堪比大型变装秀:有人自带发光手杖还原游戏角色,有人用3D打印机制作武器道具,甚至还有程序员现场教大家破解智能手环的LED屏用来打call。
次元派不等于追新番
很多人以为次元派就是追新番的升级版,其实他们的玩法早就突破屏幕边界。数据显示,这个群体中有:
- 43%的人会定期参加线下剧本杀(二次元特供版)
- 28%自学Blender制作虚拟偶像应援素材
- 16%在闲鱼经营着cos道具定制副业
更绝的是,某高校动漫社把招新摊位改造成「异世界传送门」,扫码填写资料就能生成专属二次元人设卡。这种把现实场景游戏化的操作,让招新人数直接比往年多出两倍。
商业世界里的次元密码
奶茶店老板王姐最近悟了:在杯套印动漫台词比「第二杯半价」管用十倍。她的收银台常年备着各色记号笔,方便顾客在杯身画同人图。隔壁健身房更绝,私教课程改名「战斗特训」,体脂率达标赠送限定款动漫徽章。
这些案例背后藏着次元派的消费逻辑:
情感投射>功能需求
共创参与>被动接受
仪式感>便利性
当破圈遭遇次元壁
不过这股热潮也引发不少争议。上周某商场漫展因游客挤爆电梯登上热搜,评论区吵成一锅粥。有人觉得这是文化包容的进步,更多人在抱怨影响正常购物体验。
更尴尬的是品牌方的翻车现场:某国产手机请虚拟偶像直播带货,结果粉丝发现建模穿模直接刷屏吐槽。看来想蹭次元派的热度,光会喊「奥力给」可不够。
次元派的AB面
在高校心理学教授林默看来,这种现象折射出Z世代的生存智慧:「他们用架空世界观解构现实压力,但又通过线下活动重建真实连接。就像用美颜相机拍照——既修饰现实,又不完全脱离现实。」
这种矛盾感在次元派的日常中随处可见:
- 一边吐槽996一边给游戏角色肝装备
- 嫌弃相亲老土却热衷CP配对活动
- 骂着甲方爸爸转头给虚拟偶像打榜
或许正如某个00后创作者说的:「在三次元当社畜,在二次元做主角,这才是成年人的全都要。」
数据来源:1. 2023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行为白皮书
2. 哔哩哔哩年度创作者生态报告
3. 天猫新品创新中心Z世代消费调研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