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虚的,只做观众爱看的内容
现在很多影视公司喜欢搞“高大上”的套路,但精东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企业理念偏偏反其道而行。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剧本讨论会上必须有人问“这故事你自己信吗?”要是编剧自己都支支吾吾,项目立马搁置。去年筹备的都市剧就是个例子,原剧本里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桥段被集体否决,最后改成了外卖小哥逆袭创业的真实故事,反而成了平台爆款。
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的高光时刻
你可能不知道,精东的选角团队有个特殊任务——每周必须去菜市场、地铁站、大学城蹲点。他们不是在找网红脸,而是在观察普通人的表情动作。去年获奖的微电影《早餐铺》,主角就是个真在巷口卖了二十年豆浆的大爷。这种“土味真实”反而让观众疯狂转发,弹幕里全是“这不就是我楼下的王叔吗”。
- 真实场景占比超80%,拒绝绿幕流水线作业
- 素人演员使用率行业前三
- 每部作品必做真实事件改编调研
技术要为内容打工,绝不本末倒置
别的公司都在吹4K、8K、120帧,精东的制片人老张却说:“分辨率再高也救不了烂剧本”。他们最新购进的虚拟拍摄系统,主要用来还原90年代老胡同的光影,而不是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星际大战。有部年代剧里出现的搪瓷盆,道具组愣是跑了三个旧货市场才找到真货,弹幕都在调侃“这盆比我年龄都大”。
项目 | 行业平均投入 | 精东投入占比 |
---|---|---|
剧本研发 | 15% | 32% |
特效制作 | 40% | 18% |
实地采风 | 5% | 25% |
让每个员工都成为“故事捕手”
在精东,连财务小姐姐都能给你讲几个好故事。公司有个奇葩制度:所有部门每月必须提交三个真实故事素材。去年爆红的职场剧里“实习生用Excel做生日惊喜”的桥段,就是来自行政部小妹的亲身经历。这种全员参与的内容生产模式,让他们的素材库始终保持鲜活。
不做快餐,只炖老火靓汤
在这个追求短平快的年代,精东偏偏跟市场唱反调。他们有个“三年孵化计划”:重点项目必须经过至少36个月的打磨。正在筹备的历史正剧,光是方言顾问就换了三拨人,就为还原地道的市井对话。制片主任说得好:“观众可能说不清哪里好,但假的东西他们一眼就能识破。”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这么较真能赚钱吗?看看数据就知道了——精东出品的剧集续订率高达7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观众用收视率投票说明:真实,才是最好的流量密码。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