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日子,不少人发现和母亲同住面临新挑战。无论是物资采购的紧张,还是长期共处引发的摩擦,甚至是慢性病配药的不便,这些烦恼可能都让你深夜辗转难眠。但是别慌!其实只要提前做好规划,既能保障母亲的健康,也能让照顾过程变得更高效。
一、先抓健康管理,梳清2项核心需求
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了:慢性病老人断药天数超过3天时,近40%会出现症状反复。尤其在疫情封控区域,药物储备和就医流程值得重点关注。
- 基础疾病监测表:建议每天早晨固定时间记录血压、血糖(如有糖尿病史)。超过76岁或行动不便者,可改用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和步态。
- 应急物资清单:提前按三个月用量储存硝苯地平片等处方药,高血压患者必须单独存放两盒应急药并放在床头柜显眼位置。
类药物 | 购买渠道 | 配送时效 |
---|---|---|
慢性病用药 | 社区代购 | 24-48小时 |
消毒防护品 | 线上平台 | 72小时(特殊地区需备注冷链配送) |
二、练就会聊天不冷战,化解代沟难题
辽宁张女士的例子很典型:宅家34天被妈妈每天唠叨20次以上。心理学教授赵瑾的统计发现,近7成成年子女在居家期间与母亲发生过争执,这与沟通策略直接相关。
试着这样说更有效:- 把“别唠叨了”换成:“妈,咱们晚上21点召开家庭会议说说各自需求?”
- 用视频替代语言:通过抖音共同学习广场舞或教她用APP种虚拟阳台菜园
三、日常必做的打卡清单!收藏跟着来
居家环境篇重点做这3件事:
关键区域 | 防护要求 | 频次 |
---|---|---|
卫浴空间 | 安装防滑垫+贴夜光指示条 | 每天清洁消毒 |
就餐区域 | 餐具标明专人专用标记 | 每餐后统一消杀 |
1.发起家族老照片回忆赛,顺便聊疫情前大家团聚的场景 2.设立家庭种植角:葱姜种在阳台快递盒就能长得很好 3.开启中国象棋残局破解赛,赢家有次日餐食有限选择权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真心建议你根据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健康需求,灵活调整照顾策略。关键记住以下三点: 1.健康监测不能只有口头问,必须建立书面记录 2.矛盾千万别冷处理,不妨按代际订立“吵架冷静期公约” 3.重要物资别光想当然,建议准备四层药盒做醒目分类管理
(家庭应急措施可参考中国老龄协会《居家防控实操手册》最新修订版)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