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几部国产特效大片,终于明白什么叫「技术狂飙」!

频道:deeka 日期: 浏览:3

特效不再是国产片的短板,这几部作品够硬核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曾经每次刷到「国产大片」的词条就会自动带入五毛特效。但最近连刷了《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系列后,简直想给自己以前的刻板印象道个歉——原来**国产最好看的特效大片**早就不是当年的水平了!从骨骼清奇的机械动力外骨骼到纤毫毕现的数字角色表情,现在的特效团队甚至能实现每部电影研发一个专属渲染引擎。就拿《白蛇:缘起》来说,他们愣是创造了连好莱坞技术大拿都得点头的布料解算技术。

这些年的技术彩蛋藏得有多深?

以前看片只关心爆炸够不够响,现在的观众已经开始拿放大镜看电影里的特效细节。《深海》团队为了打造独特的粒子水墨效果,光是试错就堆掉了4000多个镜头素材。最绝的是《独行月球》里那只虚拟袋鼠,每根毛发运动轨迹都配合真实生物物理逻辑,连月球地表颗粒物飘动都要精确计算微重力环境参数。用导演采访的原话说:「我们给剧组程序员买生发液的单子比摄影组还多」。

看完这些电影,你的特效审美标准要升级了

如果你还在用「大场面够震撼」来判断特效好坏,下面这几部**国产特效大片**可能要刷新你的认知:

1.《流浪地球2》太空电梯名场面
从9万公里的电梯轿厢轨道光效到空间站对接的磁力阻尼效果,所有科幻元素都有真实物理参数支撑。剧组甚至开发了智能集群控制系统来协调上万名数字宇航员的行动逻辑。

2.《长津湖》极寒战场
别以为战争片就不用玩技术,片中零下40度的冰霜附着效果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多层着色器堆叠渲染,每缕飘散的哈气都要匹配当时风速和枪口冲击波的复合作用。

3.《刺杀小说家》赤发鬼诞生记
这个全身长满6.8亿根动态毛发的CG角色,直接带飞了国产电影的数字生物技术。剧组自主研发的实时肌肉模拟系统,让角色每个微表情都会带动面部126组骨块联动。

从山寨到原创,国产特效的技术突围战

记得《捉妖记》刚上映时大家还在调侃胡巴长得像「萝卜精」,现在的虚拟角色已经能撑起整部电影的高光时刻。《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导演组自爆,为了让外星毛球在打哈欠时展示256种不同的毛发分叉效果,硬是逼着研发团队迭代了17版毛发解算算法。更别说最近立项的《封神》三部曲,光是打造元宇宙级的神话战场就动用了国内32家顶尖特效公司的联合攻坚。

下个爆款可能就在眼前

听说正在筹备的《巨齿鲨2》要把整个深海战场升级成全景水下特效系统,制作团队直接包了三个摄影棚来部署动态水幕投影阵列。根据最新影院排片表,未来半年至少有5部特效制作成本1.5亿以上的**国产特效大片**要与观众见面。现在最担心的事反而变成了:家里的老电脑显卡可能带不动这么多高清物料了!

参考资料:
《中国电影特效产业白皮书》(2023年艺恩数据)
《流浪地球2制作特辑》(猫眼专业版收录)

关键词[db:标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