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理清角色的基本背景
说到《老农民》里的人物关系,大伙儿对老干棒和他家媳妇的故事总是津津乐道。不少观众刚看剧时都会问:“果儿到底是老干棒的原配还是后来碰上的?他们之间到底经历过什么?”说实话,这些疑问正是剧情的巧妙安排。
老干棒和果儿的关系发展线索
剧里那个扛着锄头总爱哼曲儿的老农民老干棒,起初就是个普通的光棍汉。他家住在村东头第二间土房,平时和牛振山家就隔着一道矮墙。直到粮食统购统销那年,村里来了个落难的外乡女子,这人就是果儿。
那年开春河水解冻的时候,村头李铁匠去镇上打铁,看见饿晕在路边的果儿,用板车给拉了回来。这时候观众才注意到,老干棒破天荒地从坑底掏出珍藏的玉米面饼子给人救命——这可是他存了半年的最后口粮。
村里人议论最多的三个疑问
第一件怪事是,果儿清醒后死活不说老家在哪。老农民们发现她手指关节比男人还粗,显然是干过重活的,腰上还系着个巴掌大的绣花荷包,看着像是定亲信物。
第二件轰动的是那年腊月,老支书给张罗的相亲大会,果儿把全村做媒的大婶都给堵回去了。转头就在大队食堂宣布:“俺要跟着干棒哥过日子”。当时老干棒正在门口剥蒜,手一抖把蒜瓣撒了一地。
最精彩的还是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里,果儿帮老干棒藏粮种的细节。她用灶灰把两袋麦种抹得黑乎乎的,摞在牲口棚当坐墩使。公社来查的人围着转了三圈愣是没看出来。
演员的选择决定了角色分量
饰演果儿的梁林琳接到角色时挺纳闷的,编剧给的本子上就写个“哑巴媳妇”四个字。后来还是导演提醒:“这个哑不是真哑,得演活那种藏在木讷里的精明劲儿”。结果大家看正片里有个场景特别抓人:村里分玉米棒子时,老干棒多抓了半把藏在兜里,果儿装作捡鞋跟,手指头轻轻一勾就给他塞回了粮堆。
这对夫妻背后的真实意义
其实看完整部剧再回头想,老干棒和果儿这对夫妻的存在特别重要——他们就像一面照妖镜。老干棒贪小便夷被批斗的戏里,是果儿把家传的银镯子塞给工作组分忧。后来搞承包责任制,又是她第一个把自留地的红辣椒挂到集上卖。
现在重看那段果儿在晒场和老支书的对话更意味深长:“这世道变得快,但过日子总归是春播秋收的理儿。”说这话时她手上正搓着老干棒漏风的旧棉袄,针线起落间全是生活的份量。
不必纠结的几个细节问题
看到有的观众争论果儿老家到底是保定还是唐山的——剧本特意没写清楚,就是要说明当年这种被迫离家的人实在太多。再说荷包上绣的是杜鹃还是牡丹,其实代表的就是普通百姓最朴素的念想。
最关键的还是看她从第15集往后的转变。合作社刚散伙那会儿,果儿白天跟着下地,晚上偷偷编竹筐攒私房钱。等到老干棒得肺病那年,这些钱变成了西街口王大夫的三副汤药,救回了他半条命。
所以你说老农民老干棒的媳妇果儿到底是谁?她就是千千万万从旧时光里走过,在黄土地里刨活路又开出花来的中国女性缩影。她们的姓名未必被史书记载,但每个看过这部剧的人,都会记得那双长满老茧却始终温热的手。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