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旧相册里的家族故事
在顾家老宅阁楼的木箱里,藏着本泛黄的相册,封面上斑驳的钢笔字写着1986年。翻开第二页,三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蹲在斑驳的木船前,这张照片勾连着顾家三个女儿与小船那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这个家族印记要从她们父亲顾明远说起。作为县城造船厂的老师傅,他花三年亲手制作了木船"团圆号"。每颗铆钉的位置、每片木板的角度,都记录着他对女儿们相同的期待——希望三姐妹能如三条船肋般守护彼此。
女儿排行 | 个性特征 | 劳动分工 |
---|---|---|
大姐顾帆 | 理性务实 | 掌舵决策 |
二姐顾舟 | 心细如发 | 物资管理 |
小妹顾桨 | 机敏灵活 | 外交协调 |
捆在船锚上的亲情危机
90年代渔船改制,家中经济压力骤增。三姐妹为了维系打渔生计产生分歧:
- 大姐坚持扩大捕捞区,认为必须让木船"吃饱"
- 二姐主张降低船速不浪费燃料,算盘边缘都磨出了铜色
- 小妹劝说租赁电子探鱼器,结果被她俩同时否决
有次暴雨天夜航,三人在船舱发生激烈争执,内舱日记本上歪歪扭扭写着:"想砸了这要命的破船"。当年事故记录显示,这个季度捕捞量同比下降23%。
从冲到融的转折时刻
转机出现在00年某次出海。那天探鱼器忽然故障,渔民们慌作一团时,阅历最丰富的大姐率先用传统方法观察鱼群,二姐快速计算出最佳下网点,小妹则发挥了超强的采购能力现场调配补网工具。
这场联合行动让当天收网重量超常147%。后来才知,这次捕捞直接影响结算价格,相当于家族全年预期收入的28分之1!三姐妹在小船驾驶舱相视一笑,发现彼此的特质原来是优势互补。
收进烟波里的家族智慧
这次的教训让她们开始定期召开船务会议:
- 大姐申请导航设备升级专项预算
- 二姐提出优化油料使用的3项动作
- 小妹代办所有承包合同备案
二十年后再看这座水乡小城,顾家渔行旗下的47条船里仍有17条沿用最初的合作机制。那艘历经沧桑的"团圆号"现在成为商业培训基地,接待过3000多家企业做团队建设。
“维系亲情不是切割利益的刀,而是拴着小船的缆。”这是刻在渔行门楣上的家训。从青丝到白头,三姐妹仍在修订属于她们的小船发展规划书——十二年完成整体扩容后,今年她们在考虑加装环保过滤系统。
结语:写在水面上的相处之道
这个故事之所以令人动容,在于普通家庭的处事智慧往往更实用:
- 要捕捉兄弟姐妹的协作闪光点而非阻滞叠加效应
- 理性分析每1度角偏离对整舰行驶的牵连
- 记得定期为亲密关系"上漆补漏"
若仔细翻看30年前的航行日志记录,在四月第四个星期三那一栏,用蓝黑钢笔写着简单的待办事项:前往渔港西头买小舟惦记的话梅糖。这句话至今仍在亲戚圈子里传为美谈。
参考资料来源:顾氏渔运发展年谱(1991-2023),《江南水产年鉴》,封面故事栏目编号CY2023-08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