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森林交易引热议:10元一次的绿色守护值得关注

频道:lailelailelaile 日期: 浏览:3

深山里的一场特殊"买卖"

在浙江某村的后山竹林里,最近出现一件新鲜事:70岁老人王大伯支起木牌,写着"每车垃圾收费10元"。原来老人每天守在进山口,给游客发放可降解垃圾袋,回收时按车收费。看似简单的森林交易,背后却藏着让人心酸的故事。

这个"10元交易"究竟怎么回事?

实地探访发现操作流程很简单:

  • 游客开车进山时领取专用垃圾袋
  • 游玩期间自行收集垃圾
  • 返程时交回垃圾并支付10元环保费
看似收费,实则是王大伯自创的环保妙招。通过这种方式,短短三个月收集了超过5吨各类垃圾,比去年同期减少67%的随意丢弃现象。

时间段 垃圾总量 随意丢弃率
2022年同期 15.2吨 89%
2023年数据 5.1吨 22%

七旬老人为何当起"守山人"

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王大伯的故事令人动容:

  • 居住环境恶化:去年游客激增后,山涧里塑料瓶堆积成山
  • 经济收入微薄:每月800元养老金难以支付清洁费用
  • 身体条件限制:腰椎旧疾复发后已无法长时间弯腰捡垃圾

"看着住了70年的山头变成垃圾场,实在睡不着觉。"老人朴实的话语透露出无奈。为筹措购买垃圾处理设备的资金,这才想出收费的办法。

争议背后的深层问题

虽然多数游客支持这种行为,但也引发不少讨论: 支持方认为:

  • 环保意识培养需要具体手段
  • 10元费用远低于商业景区管理费
质疑方提出:
  • 个人收费行为缺乏法律依据
  • 可能加重老年人身体负担
当地环保部门已介入协调,计划在保持现有模式基础上增加专业支持。

山区管理的现实困境

这个案例暴露出三个痛点:

  1. 非景区自然区域管理真空
  2. 环保维护资金缺口普遍存在
  3. 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边界
值得关注的是,已有公益组织与村委会开展合作试点,通过"居民监督+企业资助+政府补贴"的创新模式,既保障环境卫生,也确保老人合理权益。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面对这类森林交易,可以这样做:

  • 主动配合环保措施,自觉携带垃圾下山
  • 通过正规平台适当捐助环保基金
  • 遇到类似情况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
数据显示,每位游客多花3分钟整理垃圾,就能减少90%的环境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自然区域垃圾处理调研报告》(2023)
《钱江晚报》2023年8月专题报道

关键词[db:标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