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传媒制片厂:从创意到成片的完整制作流程

频道:lailelailelaile 日期: 浏览:3

从剧本到分镜:前期准备怎么做?

想拍出好作品,九一传媒制片厂的流程第一步永远是“磨剧本”。团队每周至少开3次剧本会,编剧组、导演组和市场部必须全员到场。有个有趣的数据:平均每部作品的剧本修改次数超过20版,最夸张的一次甚至重写了47稿。

分镜设计是另一个重头戏。这里有个特色流程——三维预演技术。团队会先用虚拟摄影机在电脑里“预拍”整部作品,确保实际拍摄时能精准控制每个镜头。去年拍摄的都市剧《霓虹之下》,就用这个方法省了15%的拍摄成本。

  • 剧本开发周期:3-6个月
  • 核心团队配置:编剧3人+导演2人+制片1人
  • 必备工具:剧本分析软件+三维预演系统

拍摄现场的“三三制”工作法

走进九一传媒制片厂的拍摄现场,你会看到三个并行的拍摄小组。这种“三机位协同”模式能让日拍戏量提升40%。场记小王说:“最忙的时候,我们同时操作6台ARRI Mini LF,光存储卡每天就要换200张。”

设备类型数量用途
电影摄影机8台主场景拍摄
无人机3架空镜及特殊视角
移动拍摄车2辆长镜头调度

后期制作的“72小时法则”

粗剪版本必须在杀青后72小时内完成,这是九一传媒制片厂的铁律。剪辑师老张透露:“我们采用云端协作系统,5个剪辑组可以同时处理不同段落。”调色环节更是讲究,每部作品都会建立专属的LUT配置文件,确保画面风格统一。

特效团队有套独门工作流:

  1. 每日提交进度报告
  2. 周三固定技术复盘会
  3. 周五进行跨部门联调

质量把控的五个关键节点

九一传媒制片厂的制作流程中,质量评审要过五关:剧本论证会、拍摄方案评审、粗剪版质检、成片技术审查、市场适应性评估。最近上线的网剧《暗线》,就是通过这个体系把观众留存率做到了78%。

技术总监李工特别强调:“我们的4K母版必须通过三项检测——色彩宽容度、音频动态范围和码流稳定性,任何一项不合格都要返工。”

(数据来源:九一传媒2023年度制作白皮书)

关键词[db:标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