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为《两个人嗟嗟嗟》的真人电视剧突然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短视频平台,总能看到“嗟嗟嗟”的梗被反复玩坏。这部听起来有点魔性的剧,到底靠什么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出圈秘诀。
一、接地气的设定让人一秒代入
和那些动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悬浮剧不同,《两个人嗟嗟嗟》把镜头对准了普通年轻人的生活日常。男主角是27岁还在为房租发愁的漫画助手,女主角则是每天被甲方“嗟嗟嗟”催稿的广告设计师。两人在烧烤摊拼桌相遇时,一个在骂甲方发微信总用“嗟嗟嗟”口头禅,另一个则在吐槽编辑连催稿都用语音转文字的“嗟嗟嗟”三连击。
这种真实到扎心的开场,让不少观众直呼“编剧怕不是在我家装了摄像头”。据统计,剧集播出前三集时,#职场人谁没听过嗟嗟嗟#的话题阅读量就突破3亿,弹幕里满屏都是“真实感溢出屏幕了”。
二、演员真敢演,细节放大镜
新人演员张磊和李晓萌的搭档意外擦出火花。张磊把男主那种“表面躺平内心焦虑”的状态演得活灵活现——接电话时秒变职业假笑,挂断后立刻垮脸的自如切换,被网友截成表情包疯狂传播。李晓萌更是贡献了“教科书级打工人演技”:收到修改意见时抽搐的嘴角、憋回脏话时鼓起的腮帮子,连手指抠桌角的小动作都被观众截图分析。
导演组在采访中提到,为了让细节更真实,特意让演员去写字楼“潜伏”观察两周。这种较真劲头的结果,就是观众在弹幕里集体感叹:“这哪是演戏?分明是打工人的日常纪录片!”
三、你以为要撒糖?它偏要扎心
当大家都以为男女主会开启甜宠模式时,剧情却突然急转直下。第三集两人在便利店偶遇,男主因为漫画被退稿买醉,女主刚被客户骂哭。本该浪漫的夜晚变成互倒苦水大会,最后各自扶着呕吐袋蹲马路牙子的场景,让观众既心酸又爆笑。
这种反套路处理反而引发强烈共鸣。有豆瓣网友评论:“终于有部剧不把年轻人困境包装成玛丽苏了,那些边加班边看剧的深夜,听到台词里‘嗟嗟嗟’的微信提示音,真的会条件反射手抖。”
四、台词太魔性,全民玩梗停不下来
剧中甲方那句魔性的“嗟嗟嗟”已经成为新型社交货币。从微信彩铃到短视频BGM,甚至外卖平台都出现了“嗟嗟嗟催单套餐”。主创团队透露,这个设置原本只是为体现职场压迫感,没想到会发展成全民狂欢梗。
更值得点赞的是,剧集并没有停留在玩梗层面。随着剧情推进,“嗟嗟嗟”逐渐演变成主角互相打气的暗号——当女主方案第8次被否时,男主用三声敲桌板的“嗟嗟嗟”唤醒她的斗志。这种情感升华的处理,让原本单纯的喜剧元素有了更丰富的层次。
五、真实困境引发跨圈层讨论
除了年轻观众,很多中年群体也被吸引进来。知乎热榜上“如何评价《两个人嗟嗟嗟》中的职场描写”问题下,不乏从业多年的HR和管理者分享观察:“这部剧精准戳中了职场代际沟通的痛点,甲方无意识的‘嗟嗟嗟’,本质上是不尊重专业性的表现。”
有数据分析显示,该剧35岁以上观众占比达到27%,远超同期其他都市题材剧。这种跨年龄层的讨论,正是源自对职场生态的真实刻画。
六、制作组的神操作添把火
剧组宣发团队也是个“狠人”,不仅配合网友玩梗推出“嗟嗟嗟”主题表情包,还发起“全民寻找身边嗟嗟嗟”视频征集。某房产中介小哥上传的“客户边看房边嗟嗟嗟催合同”视频,两天内点赞破百万,直接带火剧集相关话题。
更绝的是,他们真在成都某写字楼投放了“嗟嗟嗟”主题自动贩卖机。扫码支付时会发出剧中经典台词,被打工人们戏称为“每日扎心打卡点”。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策略,让剧集热度持续发酵。
《两个人嗟嗟嗟》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用真实感打底,用共情力破圈,既保留了都市剧的轻松外壳,又藏着对职场文化的犀利观察。当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厌倦悬浮剧的套路时,这种“贴着生活拍”的作品自然会获得掌声。毕竟,打工人的故事不需要粉饰太平,能笑着说出“嗟嗟嗟”三个字,本身就是种治愈。
数据来源:云合数据2023年Q3剧集热度榜单、骨朵网络影视排行榜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