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叔和王叔叔共同开了一家店:从筹备到盈利的全流程分享

频道:lailelailelaile 日期: 浏览:5

当亲戚变合伙人会发生什么?

去年夏天,58岁的李叔叔和55岁的王叔叔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各自攒了半辈子的积蓄拿出来,在我们小区门口开了家社区超市。这对表兄弟怎么都没想到,原本只是周末钓鱼时的闲聊,竟真成了改变退休生活的创业项目。

开店前的三次关键对话

第一次家庭会议上,两人用手机计算器反复核算:

  • 启动资金分配:李叔叔出12万,王叔叔出8万(因为家里要留装修钱)
  • 日常管理分工:早班7:00-15:00由王叔叔负责,晚班15:00-22:00归李叔叔
  • 风险应对预案:头三个月不拿工资,利润优先补充周转金
项目预算金额实际支出
店铺押金20,00018,500
首批进货65,00071,200
冷柜设备15,00013,800(二手)

三个月亏损期的实战经验

开业首月日均营业额仅有823元,比预期的1500元几乎腰斩。两位叔叔做了三个重要调整: ① 延长营业时间至24小时,用自动售货机补足深夜时段
② 推出组合套餐:早餐包+豆浆立减2元,下午茶水果切盒
③ 建立客户微信群,王叔叔每天发3次商品实拍图

那些意想不到的支出项

原本以为最大的开支是房租,实际上:

  • 电费比预估多出40%(24小时冷柜运转)
  • 每月损耗品支出达800元(购物袋、小票纸)
  • 收银系统年维护费要3600元
李叔叔专门用记账本记录后发现:每100元营业额中,有17元是固定成本

现在他们怎么分红?

经过半年运营,店铺月均净利润稳定在2.8万元左右。两人采用了阶梯式分成:

  • 前2万利润按6:4分配(考虑初始投资差异)
  • 超额部分对半平分
  • 每月预留15%作为应急基金
最近他们还拓展了代收快递服务,每个包裹收1元保管费,这项每月能多赚1500元。

给想和亲友开店者的建议

接受我们采访时,两位叔叔反复强调三点: 1. 丑话说在前头:最好签书面协议,明确退出机制
2. 定期对账:每周日晚打烊后核对流水
3. 家人不插手:约定配偶不参与日常经营决策

如今经过14个月运营,这家由李叔叔和王叔叔共同开的店已成为社区便民服务点。他们的故事证明:只要用对方法,亲友合伙开店不仅能守住钱财,更能守住情谊。

关键词[db:标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