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闺女为何仍需抱着入睡?
最近有位妈妈在论坛上求助,提到女儿进入高中后依然保持着每晚必须抱着毛绒玩具睡觉的习惯。这个现象引发许多家长共鸣——明明已经是17岁的大姑娘,为何还需要通过肢体接触获取安全感?
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数据显示,约15%的青少年在12-18岁阶段仍保留特定安抚物依赖(中国青少年行为研究中心,2022)。这种现象更多与情绪调节需求相关,而非简单的“幼稚”行为。
三大核心原因深度剖析
- 高压力下的退行表现:升学压力、社交焦虑可能促使孩子通过熟悉方式缓解压力
- 安全感补偿机制:父母长期忙碌可能强化孩子对安抚物的依赖
- 睡眠环境敏感特质:部分青少年对睡眠环境的触觉需求高于同龄人
年龄段 | 安抚物依赖比例 | 主要诱因 |
---|---|---|
12-14岁 | 22% | 青春期适应期 |
15-17岁 | 15% | 学业压力激增 |
18岁以上 | 8% | 独立生活过渡期 |
家长实操应对策略
山东家庭教育研究院建议采用渐进式替代方案:
- 引入功能性替代物(如重力被、记忆枕)
- 建立睡前放松仪式(冥想/轻音乐)
- 每周设定2天"独立睡眠日"
何时需要专业介入?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咨询心理医生:
- 伴随持续情绪低落或社交回避
- 睡眠依赖物影响到正常生活(如必须携带上学)
- 存在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表现
中国青少年行为研究中心. (2022).《青少年睡眠行为白皮书》[EB/OL]. http://www.cyberc.org/sleepreport2022
网友留言(0)